城隍庙是干什么的,上海城隍庙是干什么的
请问城隍庙是干什么用的?
城隍庙是供信徒燒香拜佛用的,有很多地方有城隍庙,但上海城隍庙最出名,我记得有首歌词,城隍庙亮堂堂,多少的人儿去烧香,嫂嫂烧香为求儿女,小妹妹燒香为情郎。城隍庙不光是燒香拜佛地,也是商业旺地,无锡崇安寺也有城隍庙,也是商业旺地。
“土地庙”和“城隍庙”有什么不同,哪个权力更大?
一般情况下,土地管平地及以下和农村,城隍管城市(城门以内的地上物和人),山神管山林内地上物,龙王管水域内。但目前由于经济发展,城村界限,林水界限已不分明,所以,期待他们改革。[红脸]
城隍庙权利更大!
土地庙,只是迷信传说中,土地公住的地方,这土地公只是管理方圆百里的地方,有的人会祭拜土地庙,给土地公送上水果和糕点,供奉土地公,就是希望土地公在自己管辖地段,保一方平安。
祭拜土地公的,一般都是有开发土地需要的商人,祈求在开发的过程中,工程顺利,人员平安,所以这土地庙的权利很小,土地公也只是等级最低的小仙而已。
在西游记里,大伙都看过土地公的形象,就是个拄着拐棍的老头,甚至在玉帝的蟠桃园里,都有土地公的存在,土地公各有管辖的地段,相互不干涉,这土地公应该有很多个,是玉帝管辖的最小的仙人。
也有人误解土地公和城隍庙里的城隍是同一个人,其实不是,城隍爷是迷信传说里的判官。
在迷信传说中的城隍庙,就是阴间判官,审理阴间亡魂的地方,城隍就是阎罗殿里的判官之一,城隍的权利,比土地公大了很多,城隍的管辖地段,那比土地不知道大了多少倍。
但是城隍庙,挺少见的,一般没有人会去祭拜城隍,都会有点恐惧感,毕竟城隍是个阴间判官,这城隍管得是人死后的世界,十二殿阎罗,就是总共有十二个判官。
其实无论城隍,还是土地公,都只是封建迷信里的,在现实里也是不存在的,城隍和土地公,也只是在神话里出现的。
土地庙供奉的是土地公,城隍庙供奉的是城隍,这都是中国的民间信仰,对土地公的信仰出现的更早,周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,对城隍的信仰要晚一些,在南北朝时期才出现。
土地庙
早期的土地公也被称为社神,他们是负责管理一小块土地的神祗,在中国这样以农业发展为主的,土地对于百姓而言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,也因此关于土地公的民间信仰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。
在百姓们看来,地载万物,取材于地,古人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土地的恩赐,所以每年春耕开始前,百姓们都会展开一系列祭祀活动,来祈求地润万物,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,而他们祭祀的就是掌管这一亩三分地的土地公。
准确的说土地公就是这块土地的化身,百姓们信仰的不是一位慈眉善目叫“土地公”的神祇,而是将自己所耕种的这块土地当做神来信仰,在经过一年又一年的辛勤劳作后,百姓们渐渐变得富裕,温饱问题得以解决,人丁也变得兴旺起来,因此土地公也被视为财神和福神。
土地公
古代各行各业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的土地,不管是酒茶,还是岩矿,都是从土地中生长,在进行加工,或是开***于土地中的,所以不管是商贾,还是农户都会供奉土地公,至于古代的君王就更不必说了,每年必定祭祀“社神”,“稷神”这都是和土地公直接相关的神祇。
城隍的出现比较晚,在社会发展有限的古代,城池的兴建并不普遍,规模也十分有限,所以早期并没有关于城隍的信仰,城隍信仰的产生一定是伴随城市发展出现的,城隍是指守护城池的神祇,出现于南北朝时期,普及于唐朝中后期。
城隍庙
早期的城隍主要是守护城池安全,免遭天灾人祸殃及的神祇,后来发展到明清时期,城隍成了管理城市阳世以外政务的神祇,在纪昀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,多次提到生活在城中的人,病逝后会先到城隍庙去接受城隍的审判,这主要是来源于古人的想象,他们认为在另外一个世界,社会运作体系和阳世是相同的。